魅力台灣旅遊盡在東南旅遊網

我要咨询
台湾旅游须知
在线支付,即时到帐


蘇花公路:(花蓮縣)

是條台灣東海岸的濱海公路,北起宜蘭縣蘇澳鎮,南迄花蓮市,全長約117公里。公路在中央山脈山麓間繞行,倚山臨海高差常在數百米甚至上仟米間,險峻無比,尤其是清水斷崖段馳名中外。

鑿路史最早可追溯至同治13年(1874)清政府因中、日牡丹社事件後,意識到台灣的重要性,才開始積極經營。台灣東部因高山阻隔開發不易,遂於光緒3年(1877)命總兵吳光亮率兵修築連繫東西交通的道路。1990年全線完成道路拓寬,改採雙向通車。


清水斷崖:(花蓮縣)

為台灣八大奇景之一,若從花蓮市往北,越立霧溪到崇德村,是南段險途的起點。道路曲折,隧道甚多,著名的「崇德大隧道」就是大斷崖的入口。是崇德、清水、和平等山臨海懸崖所連成的大石崖,前後綿亙達21公里,呈90度角直插入太平洋,高度平均在8佰米以上,氣勢雄偉,號稱世界第二大斷崖。地質上屬於斷層海岸,岩石主要由大理岩、片麻岩及綠色片岩所構成。質地堅硬,不易風化崩墜,造就此雄偉險峻,幾近垂直且高差大的特殊斷崖地形景觀。千萬年來巍然矗立於寶島東岸。其中清水站一帶的清水山(標高2408米)東南大斷崖尤其險峻,絕壁臨海面長達5公里,蔚為壯觀。車過崇德大隧道,可見蘇花公路鑿壁而築。一道凹槽彷彿鑲刻在高距海面數百米的崖腰上,隨突向海面的參差岩壁而曲折回轉,盤旋若龍。


太魯閣:(花蓮縣)

成立於1986年,橫跨花蓮、南投及台中縣,為台灣面積第二大國家公園。以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大理岩峽谷景觀聞名。沿著立霧溪的峽谷風景線而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岩層和溪流等風光。四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陸板塊碰撞形成台灣,慢慢昇起的中央山脈表層岩層受到風化侵蝕作用而剝離,大理岩因而露出地表。這些大理岩受到立霧溪長期侵蝕的下切作用與地殼不斷隆起的上升作用,形成幾乎垂直的U型峽谷。公園內巨峰林立,從清水到南湖大山頂,落差達3742米,造就了層次複雜的植物林相,提供野生動物棲息活動的空間。瀑布是太魯閣重要的景觀,從太魯閣口到文山間,瀑布相當多,最著名的要屬白楊瀑布、銀帶瀑布、長春瀑布、綠水瀑布等,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流瀑。燕子口和九曲洞,是太魯閣峽谷最讓人心動的自然奇觀,也是峽谷最窄的兩段,臨溪側闢有人行步道供遊客漫步欣賞。


燕子口:(花蓮縣)

位於中橫公路距靳珩公園約500米的大理石峽谷峭壁上,對岸峭壁近在咫尺,留有無數岩洞的奇景。早期因每年春、夏季之交,常有雨燕、洋燕在空中成群覓食,築窩其上,燕語呢喃,形成「百燕鳴谷」的奇景,故而得名。洞穴成因有二:一為地下水的出口,經地下水長期溶蝕而成,此由洞中仍有泉水流出可証實。二為溪流中滾動礫石所磨蝕出來的「壺穴」此由穴中堆積有卵石、礫石可得証實。立霧溪流到這裡,由於溪水下切侵蝕劇烈,峽谷形成陡直壁立的「U」字形峽谷。後因地層隆起、溪流下切而形成高低落差。遊客可下車步行,俯瞰千岩絕壁下的溪水、洞穴及觀賞對岸的燕子群,讚嘆自然與人工的偉大。


九曲洞:(花蓮縣)

此處是觀賞中橫公路在峽谷內曲折穿梭的最佳景點,從流芳橋向前遙望,只見公路在此臨崖穿鑿,形成許多彎曲的山洞,故稱「九曲洞」。

太魯閣的此一奇觀,每令中外遊客嘆為觀止,其間奇岩怪石、尖峰絕壁為人力開鑿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結合。其間不只九個彎,而是有無數的迴廊,處處山洞、步步斷崖,上有奇岩峭立,下為深谷急流。懸崖標高1660米,其雄險令人膽顫心驚。光禿禿的岩壁,更顯出山岩的錯綜猙獰;抬頭仰望,磅礡的氣勢,令人驚心動魄。在此斷崖峽谷的上方,天空盡被山勢所阻,非引頸仰望,不見青天,這就是所謂的「虎口線天」景觀。


長春祠:(花蓮縣)

1958年6月為紀念中橫公路的開路殉職員工而建,祠內供奉石觀音及殉職的212位員工靈位,並繪有中橫公路施工全圖,是凝聚這些斑斑血汗的精神象徵。唐式風格的建築依地勢嵌入山壁間,祠址因位於立霧溪曲流的攻擊坡,且為薄層大理岩及鈣質石英片岩的互層,曾於1980、1987年兩度遭山崩擊毀,重建迄今。祠下瀑布水源為湧泉水,終年不涸。附近的河床有片麻岩與大理石錯落,是從上游沖下來的,這些石頭顯示地殼變動的劇烈與河流侵蝕搬運力量的強大。祠後之字形的長春祠步道長1.4公里,途經瓊樓至鐘樓為最高點,可俯瞰大曲流及驚悚的峽谷風光,再經禪光寺、長春橋回到原點。


東西橫貫公路:(花蓮縣)

主線循合歡越嶺古道闢建(原為泰雅族人為遷徙、禦敵、開墾等而闢出的道路,後經日本人拓寬並命名為合歡越嶺古道)由於全線一段盤旋在斷崖峭壁和深谷間,加上大理岩峽谷地質相當脆弱,多數工程得靠人力一鏟一斧鑿刻而成,開路之艱辛可想而知。

太魯閣峽谷是中橫景觀的精華,路旁岩石上,開路時留下之斑斑斧鑿痕仍歷歷在目。整條中橫公路集奇、秀、幽、勝的山川之美於一身,令人讚嘆,流連忘返。公路景觀通常以大禹嶺為景觀分界點。從東勢西行經谷關、青山、達見、梨山抵合歡山,是西段部分,因有大甲溪環伺,河谷、縱谷、河階地形景觀豐富,另外,溫泉及農場也是西段的著名風光。東段則自太魯閣至大禹嶺部分。以立霧溪峽谷景觀,太魯閣─天祥一帶的地理景觀聞名於世。上天之於東段,宛若獨鍾幼子般的溺愛,將最豐富的自然景觀:奇岩、深峽、縱谷、飛瀑、溫泉、高山、雲海等全放在這一段路上了!


七星潭:(花蓮縣)

號稱全世界最美的礫石灘,位於花蓮機場東側的海濱,從立霧溪出海口到花蓮港邊的奇萊鼻,連綿20餘公里的灣澳礫石海灘。有七彩石、玫瑰石、金瓜石、玉髓、綠泥石、圖案石等,是台灣採石地點中,最豐富的點,亦是花東海岸線最美的礫石灘。現規劃為風景特定區,是花蓮人的後花園,亦是看海、聽濤、觀星的好地點。

七星潭非潭,實際上是華東台地崖下一個新月形海灣。早期此地有許多小湖零星分布,才被稱為七星潭,日治時代(1936)日人為興建飛機場,強迫居民遷村至今天的海灣一帶,並填平小湖,還留存的是花蓮師範學院裡的涵翠湖。從前是花蓮定置漁業最興盛的地方。
地名傳說:
1、每年當地天空,都會掉下七顆星星化為魚蝦,讓漁人日日豐收,深受漁民感念,故名迄今。
2、此地觀察北斗七星最為明亮故名。
3、清光緒5年的台灣輿圖所載,原為沼澤地有零星的小湖泊,當時即名「七星潭」後受季風影響及海浪淘刷,海岸線受侵蝕不斷退縮中,湖泊已消失。


花東海岸風景區:(花蓮縣)

台灣東部瀕臨浩瀚的太平洋,西面雄峙著的中央山脈地壘,區內還有海岸山脈縱貫其間與中央山脈形成著名的花東縱谷,這種依山傍海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無數的山水美景;蘭嶼和綠島兩個小島孤懸太平洋上,島嶼面積雖然不大,但都擁有美麗的島嶼風光和綺麗的海洋世界,為東部更添無限風采。花蓮溪到卑南溪間的花東海岸,分佈有海岸階地、沙灘、礫石灘、礁岸、離岸島、海岬和海蝕平台、海蝕洞、海蝕溝等海蝕地形,並在板塊持續擠壓的影響下,陸地隆升地形相當發達,是一處地理學的天然教室。

花東海岸線長約180公里,海岸公路是計畫開發東臺灣的產業道路之一,北起花蓮市,南至靜浦接臺東縣境內之東成公路,全長74公里,沿海岸山脈臨海修築,與花東公路並稱東臺灣的兩大縱貫線。


長虹橋:(花蓮縣)

建於1969年,跨距120米,為台灣第一座懸臂式預力混凝土單拱橋,遠望如一道長虹跨越山壁綠波而得名。位在秀姑巒溪的河口,大港口、靜浦村就在南北各約五百米外,現巳成為泛舟活動的登岸據點。大港口是一個典型的阿美族村落,山丘林立,傍著清綠的秀姑巒溪,奚卜蘭島就在眼前,綠意蒼蒼;適合露營、游泳、垂釣。由於此地是阿美族早期的發祥地,港口國小附設有一陶藝班,以傳承祖先巳漸失傳的民生技術。由長虹橋回溯約一公里處,岸旁布滿了俗稱帝王石的港口石灰岩,名為「萬物相」此種岩石潔白如玉,故又贏得「秀姑漱玉」的美名。大港口附近有快艇可供遊客溯溪賞石。


北回歸線標誌紀念塔:(花蓮縣)

是全台最早被太陽直射的地點,亦是全台最東的北迴歸線標誌塔。座落於台11線69公里處,近花、東兩縣的交界處,為台灣三座北迥歸線標塔之一。

北迴歸線位於北緯23.5度,它是太陽直射地球的北界;換言之,夏至時太陽沿著此線東昇西落,這座塔特地設計一個細縫,讓遊客透過這個建築觀察這種現象。北迴歸線正以每年14.4米的速度南移。北迴歸線環繞北半球16個國家,共建九座北迴歸線標碑,其中在台灣就有3座,而花蓮擁有兩座分別建在瑞穗鄉舞鶴村和豐濱鄉靜浦村,是密度最高地區也襯托出台灣對天文教育的重視。

交通部觀光局 SOSA優良電子商店 台北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 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 ITIA Online Store NCCC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 企業足額進用身心障礙者認證標章 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